原標題:避稅天堂修法紅利還能繼續嗎?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羅曼
避稅天堂曾經依靠低稅率或零稅率和高度的客戶隱私保密制度來吸引世界上大量資金,正面臨著許多國家的聯合圍剿。
開曼群島和BVI(英屬維爾京群島)《經濟實質法》正式實施。2月22日,開曼發布了《地下移動經濟實質指南(第一版)》(以下簡稱《開曼指南》)。這是關于經濟實質性法律的具體規則,其核心提到,只要在開曼成立和注冊公司,除了投資基金,需要在開曼有實質性業務,如定期董事會,在開曼從事核心收入活動,與公司收入一致,員工數量,最后提供信息證明公司有實質性經營,即向開曼稅務局提交基本稅務報表。否則,將面臨罰款、注銷甚至監禁的風險,并將信息交換給開曼殼公司的母公司、最終母公司和最終收入人的稅務地點。
海外經濟實質性法案
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據統計,全球企業所得稅每年損失約4%~10%,每年損失約1000億至2400億美元。
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巴拿馬、澤西保密制度,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巴拿馬和澤西島已成為全球貿易企業的避稅天堂。然而,隨著各種公約和反避稅條款的實施,這些避稅天堂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許多著名的避稅天堂不得不修改相關政策。2月22日,開曼發布了《開曼指南》,進一步明確了《經濟實質法》的相關規定,旨在梳理轄區內注冊的商業公司,以清理無實體商業活動的殼牌公司,避免其成為跨境避稅渠道公司。
《開曼指南》中有一個特別關鍵的一點:只要幾乎所有在開曼注冊的實體,除了投資基金和非開曼地區稅務居民的實體外,都應該滿足經濟實質,包括有限公司、合伙企業、外國公司等。
根據《開曼指南》,2019年1月1日前成立的殼牌公司需要滿足2019年7月1日前實質性經濟法的要求,2019年1月1日后成立的殼牌公司應在1年內滿足。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開曼,BVI、百慕大、澤西島等地方政府先后實施了經濟實質性法案,要求在當地設立從事特定活動的公司和合伙企業,以滿足經濟實質性要求。虛假申報或者申報不合格的,處以罰款。稅務局有權考慮申請取消相關實體。如果情況嚴重,可能構成犯罪和監獄。
今天,我接到了很多客戶的電話,詢問開曼要求注冊公司提交稅務報表的規定。他們非常緊張是否會被征稅或罰款。我們公司還在下午舉行了一次研討會,看看他們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而不是說他們不付錢,而是如何少付錢。香港某金融機構海外資產管理項目負責人Kevin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香港很多金融機構都為富人配置了海外資產。在《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2017年近60%的高凈值人群配置了海外資產,而2011年的比例僅為20%。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每年因避稅天堂損失的稅收超過300億元。
怎樣避稅?
與世界其他地區對公司的注冊要求相比,避稅地離岸公司的注冊程序非常簡單,成本低,如百慕大或開曼BVI注冊一家商業公司不需要繳納任何所得稅、資本利得稅、資本轉讓稅、繼承稅、遺產稅或財產稅,也不需要繳納股票或債務交易的印花稅。在開曼,政府每年只需支付570美元~2400美元。
香港一位從事家庭信托管理的金融家告訴《證券時報》,瑞士、百慕大、開曼群島是目前較大的離岸金融中心BVI,還有香港,還有列支敦士登、安道爾、摩納哥、巴哈馬、荷屬安地列斯、澤西島等。經過多年的發展,離岸金融中心也從客戶地點進行了市場細分:BVI、開曼群島主要服務中國市場,巴哈馬主要服務美國市場,澤西島主要服務倫敦市場。不同地區的業務重點不同,如百慕大鎖定再保險市場、開曼群島、香港鎖定避險基金、新加坡、迪拜主要提供保密業務等。每個人都有詳細的分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體系,可以為全球資本提供各種服務。
大多數在避稅天堂注冊的公司用于控制其他實際公司,離岸公司本身沒有實際業務活動,也從未申請當地稅務居民,信息不對稱導致離岸公司既沒有在母國(或最終受益人國家和地區)納稅,也沒有在離岸注冊地納稅,以避免稅收支出。一家專門為海外注冊需求服務的通惠管理公司的財務顧問說。
那么離岸公司是如何實現避稅的呢?
中匯稅務局合伙人巴海英表示,國際稅收管理以前處于各自的狀態,大多數跨國企業將實體經營地的利潤轉移到離岸金融中心,并在這些地區設立銀行賬戶。由于利潤等信息不透明,受到高度保護, ** 國家不知道有多少稅基被侵蝕。
企業轉移利潤的方式有很多,如跨國企業是全球運營,通過全球產業鏈,所以其產品可以在A國生產,然后銷售到B國,然后從B國銷售到C國,然后通過一系列相關企業轉移到消費者,這是典型的轉讓定價控制國際稅。由于每個國家的稅收政策不同,這些跨國企業通常將高利潤放在低稅率國家(通常這些離岸金融中心不征收交易稅),低利潤放在稅收較高的國家,從而人為降低全球稅收。
離岸公司的功能之一是跨國納稅人可以利用公司虛構的轉讓銷售業務,實現銷售利潤的跨國轉讓,以股息的形式向公司賬戶收集企業子公司的利潤,以避免母公司所在國對股息征稅,但在CRS上述從事家庭信托管理的金融家告訴記者,避稅天堂都淪陷了,海外逃稅無處藏身。
多國聯合圍剿避稅天堂
與以往不同的是,避稅天堂的治理不再停留在輿論層面或小打小鬧上,而是一場全球性的圍剿行動。近年來,各國加大了對利用海外秘密賬戶逃稅行為的打擊力度,連續幾個世紀的瑞士銀行走到了盡頭。
去年9月,瑞士聯邦稅務局根據金融賬戶稅務信息自動交換(AEOI)瑞士聯邦稅務局還提到,到2019年,如果合作國家符合保密性和數據安全標準,數據共享方將擴展到約80個國家和地區。
去年9月,中國首次與其他部門國家交換CRS信息,作為海外金融賬戶的共同申報標準,CRS交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海外機構賬戶、資產信息和賬戶內容,旨在共同打擊納稅人利用不透明跨境信息進行的逃稅和洗錢也意味著中國稅務機關將掌握個人海外收入,一旦被列為高風險納稅人,不僅面臨巨額資金來源不明的審查,還可以繳納大額個人所得稅。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承諾實施CRS包括澳大利亞、BVI、65個國家,如列支敦士登、開曼、荷蘭、波蘭、瑞典和西班牙,已經簽署了多邊自動交換協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富人青睞海外資產配置的國家和地區,英國和入了富人青睞海外資產配置的國家和地區。CRS系統,但美國例外,雖然美國有自己的海外賬戶稅收遵從法,但只針對美國公民的海外賬戶,而不是在美國擁有資產的外國人。簡單地說,美國要求其他國家提供美國公民在當地的金融信息賬戶,但我并沒有在美國分享外國人的信息。
避稅天堂仍有其存在價值
離岸金融中心的兩個主要功能:一是避稅甚至逃稅,二是建設VIE架構選擇海外上市。
內地VIE該結構最早在新浪在美國上市時采用。簡單地說,它是在離岸島嶼公司控制內地運營商,然后在選定的證券交易所上市,以實現海外融資的目的。
Wind數據顯示,香港有2377家上市公司,其中開曼群島注冊公司1283家,占54%以上,甚至同一地址注冊公司數十甚至數百家。
聯想、百度、小米、京東、阿里百度、小米、京東、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基本上都是通過在這些地區注冊離岸公司來控制和建設的VIE海外上市架構。許多地方政府實施的實質性經濟法案是否會影響這些企業?小米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開曼只是控股沒有實際業務,小米所有利潤在公司所在國如實納稅,絕大多數在中國,新法案將對公司產生具體影響,取決于最終進展。
大成律師事務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師告訴記者,上述經濟實質性規則可能會對海外上市的國內公司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取決于實質性經濟法的執行。此前,許多公司通過離岸注冊將自己包裝成外資企業,曲線獲得國內外資優惠政策的目的,如兩免三減半、三免五減半等減免稅優惠。僅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公司中,約有1萬家與中國有關,地方政府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也不同。在離岸地注冊的國內企業假外資也降低了中國引進外資的質量。
但即便如此,建造VIE架構選擇海外上市,BVI、離岸金融中心,如開曼和百慕大,仍然是首選。特別是開曼群島在全球證券交易市場上享有良好的聲譽。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香港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等全球知名證券交易所均接受開曼上市。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開曼公司,包括世界知名公司PE開曼群島也設立了基金。